学工在线

【信息之星】王君:无畏的合伙人

发布日期:2015-05-13 发表者:辛西 浏览次数:

他是一个普通的大四学生,乐观随和,并不引人注目,没事的时候打打篮球、玩网游。但他的背后有着炫目的大学履历,他们的团队刚迎来50万A轮融资,他就是华农学生网的创始人之一、博中bz会员登录生物信息学1102班的王君。王君的背后,折射出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创业大学生的奋斗与成长的道路。

王君生活照

学霸:“只要努力,就有回报”

回望王君的学习经历,让人不由感叹,真是一段“学霸”长成史!谈及高中生活,王君坦言,高二时曾认为自己考不上一本或者重点大学,因为初中到高中,他一直都无法摆脱学习上“长短腿”的困扰,他常常面临数学差不多满分,英语却差点不及格的困境。但他高中一直有个朴素的梦想——能在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有一套自己的房子。在父母的鼓励、老师的帮助下,王君打起了反击战,高二暑假,他把厚厚的英语辞典看了一遍,做了一个暑假的卷子,英语成绩有了很大起色。那年高考,他考上了华农。王君觉得,哪怕偏科严重,只要你咬咬牙下苦心,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

大一时,课堂上的生物学知识常常令王君摸不着头脑,“一直认真听课,但是考试的成绩并不突出”。此后,王君越发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生物研究,在实验室学习也感到坐立不安。大二时他选修了数学建模,又让他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,“我觉得只要你愿意努力,最后总会有回报。”抱着这样的信念,王君参加了当年暑假的数模集训,忍受着没有空调的燥热,每天做项目到深夜的辛苦,参加比赛三天两夜的心理压力。最终,他们捧回了国家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:“通过这种方式,我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和回报。”

团队头脑风暴

书虫:“25岁前,做自己想做的事”

图书馆是王君最常去的地方,常常在图书馆一“泡”一天。王君喜欢看政治书籍、人物传记、财经、科技等,他一直在针对性的优化自己的阅读视野。也许高中时对商业财经有朦胧的向往,经过大学新一轮阅历的打磨,他真正发掘了自己对商业的兴趣。

大二,王君毫不犹豫选报了华科工商管理方向双学位。那时,跟他一起在大学生科技协会的同学都诧异于他的精力。王君那时既要上课,又要准备数模竞赛,还要每周早出晚归上双学位。但王君觉得大学是一个美好的地方,是一个提供学习与交流资源的殿堂,“感兴趣,所以不觉得累”。通过双学位学习的顺利,也让王君坚定了走商业路的决心。“25岁之前放手去干想干的事,不要求将来特别成功,你付出后收获的不一定是金钱,而是经验,那这就是正确的选择。”王君解释道。

在这方面,两位老师对王君影响很大。班主任孔德信老师在每学期班级交流会上,都会给出就业建议:虽然你报考的是这个专业,但不一定你以后的发展就限定在这个方向,在生信专业如果你有十分浓厚的兴趣,就要钻到专业学习中,花大量时间搞学术研究。如果发现了自己更感兴趣的方面,完全可以调整,并没有任何年龄或是其他限制。辅导员刘莉“莉姐”在与王君的接触中了解到他想要在金融方面考研及就业的想法,给予他很多帮助,并把自己的求职简历发给王君参考,还推荐实习公司给她,不仅关心王军的学习,在求职上也给了王君支持和鼓励。王君感叹:“人在成长过程中,有人鼓励也是一种幸福。”

火花:“小而美的创业观”

“小而美”这个概念不仅指华农学生网目前采用的线上线下的基本营销模式:发展小范围、小群体的用户体验服务,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扩大用户人群。这也是一个朴素的观念:做什么都要有小而确定的目标,方便施行而不会被宏大的目标打垮。

大三,王君在网上了解到华农学生网的创始人王成在招募合伙人,这给了他一个走上商业的契机。王君觉得,年轻不怕冒险,应发展自己的兴趣,无所畏惧。华农学生网2013年6月正式建立,期间经过两次小的改版,因为营销方式不健全,网站不必要栏目过多,网站的发展始终不尽人意。2014年暑假,王成面临毕业后就业或创业的两难选择,团队发展陷入僵局。王君激动地回忆:那天的讨论持续一整天,直到晚上六点,大家一起推着车离开大学生创业中心,漫无目的地走在校园,王君突然意识到如何才能拯救发展困境中的网站:他把华农学生网的PC端比作一个公共场所,这对于学生人群来说,并不实用,如能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私人空间,也就是让移动端和PC端相结合,肯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关注。这个想法顿时打开了团队的思路,2014年9月底,华农学生网第4次改版,用户数量迅速增多。2014年10月29日,团队注册武汉流浪网网络科技公司。2015年2月14号,华农学生网的微信公共平台正式建立,由此迎来新一轮用户注册高潮。2015年3月26号,团队获得50万元战略投资。

王君看来,不会因为自己是农业学校出身去搞了互联网而觉得不适应,首先华农给了他创业的机遇,并为他提供了创业的环境。中国现在虽然互联网异常博兴,但全国1亿人都依靠农业解决温饱,华农是一所农业大学,在这方面更具优势。如果把互联网和农业结合做农村服务就这个板块,对社会都是很大的贡献。

面对目前随着大学生的扩招,数量越来越多、就业愈发困难的问题,王君给出的建议是,“没必要提早规划什么,做好两件事,好好学习,并培养受打击继续钻研的心态。”现在大学生到博士生最令人担忧的不是就业难问题,而是心理预期太高、承受力太低的问题,因屡屡碰壁放弃原本的目标。他表示,培养良好心态,多参加课程项目和课外活动,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,对以后的面试、就业都大有好处。

商道:“别人泼你冷水,那就把水烧开了,再泼回去”

在团队中,王君负责市场部的工作,也就是高校内部活动与外部融洽。前段时间,华农学生网进行了一次招新,谈到市场部需要的人才时,王君言简意赅,“脸皮厚,有人脉。”

王君解释说,脸皮厚,是要会主动与别人委婉沟通表达;有人脉,则是因为用户体验人群的夸大需要执行者贡献自己的人脉资源。在对外交流这方面,王君可以说是从无做起,“当你需要找投资商时,最开始漫无目的,因为我是山西的,所以就从武汉晋商商会入手,最开始会交流些经验,但实质性的投资或合作一开始没有,他们会介绍相关的人给你,后来就可沿着这条线,有分支,懂得该去找谁。”比如,去找未来企业家协会会长时,就只找了两个人,一个是经管院的市场营销协会会长,因为它与未来企业家协会有相似之处,之间可能会有联系,另一个就是学生会创业创新部的常务主任,就问到了他的电话号,所以当你有了一定的人脉后,你的人脉圈拓展针对性会相当强。

而且摸索的过程中碰壁是家常便饭,“你几句话说不到重点,可能就会招人烦。或者当你说是大学生创业时,别人可能说几句话把你敷衍过去,名片也不给你,这种情况很常见,有时还会受质疑。当然也会遇到感兴趣的 ,应该说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遇见过。”但王君不会因为受到冷脸而放弃拜访,“受到挫折要学会想开,从自身找原因。”

团队发展上轨道后,团队经常会去投资人聚集的创业咖啡馆“路演”,即在最短时间内用ppt展示效果,并加上自我的阐述,介绍公司的项目。通常团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交流经验,但路演不会一帆风顺,“路演时常被问到刁钻的问题,当场让你很尴尬,怎么调侃回去?就比如说他泼了你一盆冷水,你就应该把水烧开了,再泼回去。这在创业过程中很正常,关键是你想开了,把它转化为动力,如果因为一次冷水就不去了,那你永远都无法进步”。

王君在生活中是一个随和热心的人,在工作中,他有着自己的管理方法。“团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对与不对之分,一直就是不断试错且改进的过程。”团队建设不同于企业部门,更讲究工作的高效,为激励自己的部门成员积极对待工作,王君用了很多方法,他的QQ中市场部有三个群,一个是所有成员的大群,一个是领导群,一个是精英群,这就是一个竞争激励机制,鞭策他们不断提升自己。

思想者:“创业无止境”

“人是会变的,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体会思索是不一样的!”问到创业带给自己的改变,王君表示,当你的阅历、经历都发生变化,你所思索的和你所谈论的都会改变。“不能在某个地方固步自封,达到某一状态后,不能止步不前,而要一直让自己保持危机意识,这样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得更迅速。”虽然团队已取得不小突破,王君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思考,对于团队未来的发展,王君计划去京东、义乌等现代或传统的商业中去调查,去吸收经验,挖掘人才,以此弥补公司这方面的短板,同时公司未来依然会走“互联网+本地服务”的模式,推广其他学校来尝试这个模式

“一个是团队,一个是已经有的项目,可能会进入不同的团队,来一点点磨合。”王君认为创业有这两点就够。只有一腔热情,不可能创业成功,每一个成功的例子背后,都有无数次失败的经验,因此,培养自己的眼光和团队工作经验才能避免盲目创业带来的失败打击。

互相信任的状态是王君能够沉下心创业的前提。他的父母都是老师,给他提供了宽松信任的空间,支持王君的自由发展,而王君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,这也也让父母能完全放心。“创业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,面对压力大家一起承担,这也给了你动力,同时也赋予了你团队的责任。所以你必须坚忍下来继续走,因为不是你一个人在承担,是团队共同承担。”

文字作者:马子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