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务信息

全员拥抱AI,从“1+N”开始

发布日期:2024-11-11 发表者:陈治国 浏览次数:







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中,华中农大积极响应国家对AI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需求,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,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构建了人工智能“1+N”课程体系,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,用数智之力为传统农科注入新动能,助力培养多学科交叉的拔尖创新人才。

作为人工智能“1+N”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研究生公共素养课《人工智能基础》在秋季学期率先开课。该课程由研究生院牵头,联合博中bz会员登录等9个学院共建,从2024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开始,所有硕士研究生必修。春季学期,各学院还将开设16门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课程。


通专结合,建成人工智能“1+N”课程体系


“华为最新智驾系统ADS 3.0支持离车即走智能泊车,珠海首个AI红绿灯根据车流量自主决定红绿灯时长,这些智能化应用都离不开基于大模型的数据处理。”《人工智能基础》课堂上,博中bz会员登录李万理老师的讲授直接把同学带到了智能应用一线场景。这个面向前沿的课堂背后,是学校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考量,是构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步。


华中农大从2023年10月开始筹备研究生“人工智能+”系列课程建设,12月完成研究生信息数据类课程现状及需求的调研分析。


今年3月,学校明确要建成通专结合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。“通”的建设目标在“用”,学生要熟练掌握通用型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技能;“专”的建设目标在“研”,建设各个学科专业的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课程,使AI助力科学研究。组建教学团队、确定课程内容、撰写课程大纲,建成由《人工智能基础》与16门垂直领域应用课程共同构成的人工智能“1+N”课程体系。


与此同时,研究生院组织各学院修改研究生培养方案,明确将《人工智能基础》列为公共素养必修课,垂直领域应用课程列为一级学科核心课。博中bz会员登录多次召集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,选聘并培训100余位研究生助教。


经历近一年的酝酿打磨,《人工智能基础》课程在9月与研究生如期见面。课程设置32学时,其中理论部分16学时,实验部分16学时,本轮开设涉及46个课堂,42位任课教师。



以用为主,“三最”理念设计教学内容



“请给出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业报告”,在《人工智能基础》第三章“机器学习”的讲授中,博中bz会员登录李伟夫老师以“文心一言”大模型生成我校工学院就业报告作为教学引入,开启了课堂教学。



伴随着文本框内一行一行文字的自动跳出,同学们纷纷感叹人工智能的强大运算与语言输出能力。随后,李伟夫老师引导研究生思考大模型的工作原理与机制,从“why-为什么机器学习”“How-机器学习原理”和“What-机器学习应用”三个层面,借助同学们熟知的“毕业巡游”自动驾驶、粮食产量与施肥量、植物表型等案例,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,深入浅出讲解机器学习的本质、方法和应用。“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,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。”李伟夫老师同时指出,机器学习具有数据依赖性强、模型解释性差、学习时间长、模型调优困难等不足,所以需要理性客观看待人工智能大模型给出的答案。


“课程旨在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智能化时代,提升对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历程、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的理解,对人工智能常见大模型、数据分析软件、科技综述文章写作的实操应用能力,以及应用人工智能解决多学科领域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。”《人工智能基础》课程主讲教师李国亮教授介绍,课程定位以“用”为主,围绕“三最”理念设计课程内容:一是最前沿,讲授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、计算机视觉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、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内容;二是最实用,介绍文心一言、Kimi、秘塔AI搜索、通义听悟、智谱清言等目前使用量最大、最实用的大模型;三是最广泛,展示信息检索、公文写作、文献综述、论文润色、数据分析、图表制作、数据标注等最广泛的应用场景,并且在实验课程中设计大量实操案例,引导研究生使用不同的大模型,开展多任务多场景体验。



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,结业考核为辅,以文献综述、PPT汇报、数据标注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。“《人工智能基础》课程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,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协助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,并请导师批阅。”在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杨静影同学看来,这为研究生新生进入新的研究领域以及将来的开题报告,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

鱼渔兼授,学以致用知行并进



在李林老师的“大语言模型基础”实践课堂上,一场别开生面的与AI大模型“对话”正在热烈开展。看着电脑屏幕上跳跃的字符,同学们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,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帅豪同学说:“感觉电脑好像具有了自我意识,能够自动生成新闻,很神奇!”



李林以使用Kimi大模型撰写新闻稿为例,引导同学们学习如何构建精准有效的提示词,以及如何不断优化以获得更优的输出结果。实践开始,李林让同学们将任务直接输入AI软件,感受人工智能的高效便捷,继而他以“角色+任务+要求+背景”的提示词公式,讲解如何构建一条优秀的指令,并展示了如何使用敬称、追问等技巧来不断优化反馈结果。“虽然人工智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但它并非无所不能,有时候甚至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。”李林提醒同学们,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AI工具,更要正视AI工具的局限性,学会甄别和验证,真正达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和科研的目的。


“通过《人工智能基础》课程学习,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技能,更提升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动物科学技术学院、动物医学院秦紫茹同学表示:“我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门技术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。它教会我们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,如何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,以及如何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解决方案。”


“《人工智能基础》是华中农大‘人工智能+’系列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祁婧说,春季学期各学院还将开设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课程,全面提升研究生在学科专业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素养和能力。

END
文 | 陈曦 严丹
编辑 | 杨正莲
审校 | 匡敏 蒋朝常 徐行 晏华华
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↓↓↓
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(微信号:hzau_news_center)

原文链接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NTIwMDgyMQ==&mid=2653529867&idx=1&sn=b7a408d472b94167cdacb2c213221127&chksm=bcfc17baad4471d30ce904e8c61ea0c168a3e9f859ca1fc7855d54fd007f26979da37eab0cc3&mpshare=1&scene=23&srcid=1109fvTLw8JralAT6cKvD9LX&sharer_shareinfo=f4f988736c7b21790edc99ccf5638e02&sharer_shareinfo_first=f4f988736c7b21790edc99ccf5638e02#rd